《江西水利科技》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浅析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摘 要: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江西省内企业开始探索性和尝试性应用一些沥青路面新技术,然而,由于起步晚、实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这些新技术并未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现有沥青路面因服役时间长、等级低、施工和管理、交通等原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病害。因而分析并提出针对这些病害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关键词:江西;沥青路面;新技术;病害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8)05-0084-02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18.05.022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简介:颜佩君(1965—),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0 引言 近年来,江西省道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既有量的突破,又有质的变化。在建设数量方面,全省路网密度高、辐射范围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实现通车;质变则体现在道路铺装形式、施工质量和水平、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的进步。本文以沥青路面为载体,简要介绍、分析和探讨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新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以及路面病害等情况,并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1 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概述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开始人工烧制柏油铺筑路面以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省内道路的路面形式已由水泥路面占主导转变为沥青路面比例较高的局面,沥青路面已成为全省公路和市政道路的主要铺装形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开始逐步取得突破性发展,以SM A、OGFC为高等级代表,以彩色为功能性代表,以温拌、胶粉为环保型代表的各类沥青路面新技术形式被探索性应用。在此期间还制订和颁布了多项地方标准,具体情况见表1所列。 表1 二十一世纪初期江西省有关沥青路面的技术突破事件一览表[1-4]时间/年 突破事件2000 105国道信丰境内段铺筑了江西省首条SM A路面试验路段2008事件1:首开江西先河,在宜春市袁山公园游步道水泥路面上盖上了一层长3.5 km的彩色沥青路面事件2:江西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在沥青面层摊铺时,使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这是江西道路施工中首次成功应用沥青温拌技术2010颁布了江西省地方标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36/T573-2010)、《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试行)》(DB36\T577-2010)、《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6/T605-011)、《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DB36/T576-2010)2013事件1:审定并通过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废轮胎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事件2:作为中国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专项工程,在永武高速公路铺设了22 km排水降噪沥青路面 2 沥青路面新技术应用不理想问题分析 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加快了江西省交通和公路建设的步伐。然而经调研发现:全省并未大范围和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表1所列的相关技术。而仍然是以某个点或若干点的形式应用,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如九江市,至今尚未应用诸如彩色、温拌等技术。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探索性和试验性阶段。造成这些技术推广和应用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起步较晚 相比国内沥青路面技术成熟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江西省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晚,如彩色、排水、SM A、温拌等沥青路面技术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 2.2 实力不足 经调研那些已在江西省试验性或探索性应用的沥青路面新技术工程,不难发现鲜有省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独立完成这些技术的工程应用。而往往须要与省外单位合作,或是全部由外地单位承建。总之,自主研究与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经验不足。 3 现有沥青路面病害严重问题分析 江西省内已大规模应用的沥青路面,由于路面等级低、耐久性较差、服役时间长、车载和车流量激增、工程质量施工与管理不当等原因,出现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病害,如坑槽、松散、裂缝、车辙、翻浆、拥包、搓板、麻面等(见图1),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效果和安全[5、6],造成这些病害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图1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实景 3.1 服役时间过长 目前江西省内不少比例的沥青路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设的,并且依据当时的材料、施工和交通状况等条件而设计的,服役至今大部分沥青路面已经超过设计寿命,因而病害频现和普遍。 3.2 低等级路面形式与交通发展不匹配 基于成本、施工便易程度、技术掌握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工程成本低、容易施工、技术成熟的低等级沥青路面形式,如AC沥青路面,仍是江西新建沥青路面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交通车载数量、流量、荷载量的急剧增加,高温稳定性差、低温抗裂能力不足的传统低等沥青路面难以长时间应对交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而导致快速产生一系列路面病害。 4 建议措施 4.1 加强学习 4.1.1 开展技术理论学习 组织域内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各类新技术的理论学习,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同时也为有关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创造基础。 4.1.2 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深入省内外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及工程施工现场,交流、学习新技术,必要时可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新技术的共同研发、技术引入、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新技术引进、学习、吸收和应用。 4.1.3 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 应用新技术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出适用于本地气候、环境和施工条件的地方性施工标准。 4.1.4 开展试验段应用研究 江西省地域面积大,省内各地气候和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前,各地可多开展试验段应用的研究,依据试验段研究成果,探索出适用于当地的操作工艺。 4.2 缓解路面病害的措施 4.2.1 精心规划设计新建道路 科学合理地做好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设计前,加强对地形复杂、地质不良、交通压力大的地段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调查。对于软弱地基,要将地基加固措施编入设计文件,确保沥青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对于交通流量、荷载等都大的路段,应规划设计等级高、强度高、稳定性强的沥青路面形式,如SM A路面。 4.2.2 科学合理应用养护技术措施 对于服役时间严重超限且病害十分严重的路面,可采取全路段铣刨,重新规划、设计和铺筑新路面的技术措施;对于沉降、沉陷等病害,则需要重新加固基础,做好水稳;对于推拥、壅包等病害,则需要重新做好沥青面层与下层之间的衔接;对于松散、麻面等病害,则可采用粘结性强、耐久性好的材料修补路面;对于裂缝,则根据裂缝深浅、长短、宽窄,采取灌缝、切缝灌浆、铣刨重铺等养护措施。 5 结语 经过多年发展,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等级、功能性、环保型等沥青路面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性和尝试性应用阶段,推广和应用效果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起步晚、实力弱等方面。而与此同时,现有应用量占主导的低等级路面因超期服役、施工、管理及性能偏弱等原因,而诱发大面积和范围的病害。 本文从技术方面对江西省沥青路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提出的应对措施也不够详细,影响江西省沥青路面发展的因素非常多,诸如政策、经济水平、需求、资源等。因此,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事业快速、高效、优质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协作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建云,万云.我省SM A路面结构与改性沥青试验路的设计构思[J].江西交通,2000,(6):41-42. [2]江西首条彩色沥青道路开铺 [N].江西日报,2008-01-03. [3]黄锦华,黄树华.我省道路施工首次应用温拌沥青技术[N].江西日报,2008-07-14.. [4]文旭卿,唐国奇,郭燕,等.永武高速公路排水降噪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3,(3):90-93. [5]杨晓翔.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2,(3):262-264. [6]董锴.沥青路面裂缝病害成因分析[J].江西建材,2008,(3):19-21. 摘 要: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江西省内企业开始探索性和尝试性应用一些沥青路面新技术,然而,由于起步晚、实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这些新技术并未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现有沥青路面因服役时间长、等级低、施工和管理、交通等原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病害。因而分析并提出针对这些病害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关键词:江西;沥青路面;新技术;病害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8)05-0084-02 DOI:10.16799/j.cnki.csdqyfh.2018.05.022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简介:颜佩君(1965—),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0 引言近年来,江西省道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既有量的突破,又有质的变化。在建设数量方面,全省路网密度高、辐射范围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实现通车;质变则体现在道路铺装形式、施工质量和水平、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的进步。本文以沥青路面为载体,简要介绍、分析和探讨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新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以及路面病害等情况,并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1 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概述自从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开始人工烧制柏油铺筑路面以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省内道路的路面形式已由水泥路面占主导转变为沥青路面比例较高的局面,沥青路面已成为全省公路和市政道路的主要铺装形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开始逐步取得突破性发展,以SM A、OGFC为高等级代表,以彩色为功能性代表,以温拌、胶粉为环保型代表的各类沥青路面新技术形式被探索性应用。在此期间还制订和颁布了多项地方标准,具体情况见表1所列。表1 二十一世纪初期江西省有关沥青路面的技术突破事件一览表[1-4]时间/年 突破事件2000 105国道信丰境内段铺筑了江西省首条SM A路面试验路段2008事件1:首开江西先河,在宜春市袁山公园游步道水泥路面上盖上了一层长3.5 km的彩色沥青路面事件2:江西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在沥青面层摊铺时,使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这是江西道路施工中首次成功应用沥青温拌技术2010颁布了江西省地方标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36/T573-2010)、《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试行)》(DB36\T577-2010)、《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6/T605-011)、《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DB36/T576-2010)2013事件1:审定并通过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废轮胎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事件2:作为中国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专项工程,在永武高速公路铺设了22 km排水降噪沥青路面2 沥青路面新技术应用不理想问题分析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加快了江西省交通和公路建设的步伐。然而经调研发现:全省并未大范围和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表1所列的相关技术。而仍然是以某个点或若干点的形式应用,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如九江市,至今尚未应用诸如彩色、温拌等技术。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探索性和试验性阶段。造成这些技术推广和应用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2.1 起步较晚相比国内沥青路面技术成熟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江西省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晚,如彩色、排水、SM A、温拌等沥青路面技术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2.2 实力不足经调研那些已在江西省试验性或探索性应用的沥青路面新技术工程,不难发现鲜有省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独立完成这些技术的工程应用。而往往须要与省外单位合作,或是全部由外地单位承建。总之,自主研究与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经验不足。3 现有沥青路面病害严重问题分析江西省内已大规模应用的沥青路面,由于路面等级低、耐久性较差、服役时间长、车载和车流量激增、工程质量施工与管理不当等原因,出现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病害,如坑槽、松散、裂缝、车辙、翻浆、拥包、搓板、麻面等(见图1),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效果和安全[5、6],造成这些病害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图1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实景3.1 服役时间过长目前江西省内不少比例的沥青路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设的,并且依据当时的材料、施工和交通状况等条件而设计的,服役至今大部分沥青路面已经超过设计寿命,因而病害频现和普遍。3.2 低等级路面形式与交通发展不匹配基于成本、施工便易程度、技术掌握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工程成本低、容易施工、技术成熟的低等级沥青路面形式,如AC沥青路面,仍是江西新建沥青路面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交通车载数量、流量、荷载量的急剧增加,高温稳定性差、低温抗裂能力不足的传统低等沥青路面难以长时间应对交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而导致快速产生一系列路面病害。4 建议措施4.1 加强学习4.1.1 开展技术理论学习组织域内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各类新技术的理论学习,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同时也为有关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创造基础。4.1.2 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入省内外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及工程施工现场,交流、学习新技术,必要时可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新技术的共同研发、技术引入、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新技术引进、学习、吸收和应用。4.1.3 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应用新技术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出适用于本地气候、环境和施工条件的地方性施工标准。4.1.4 开展试验段应用研究江西省地域面积大,省内各地气候和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前,各地可多开展试验段应用的研究,依据试验段研究成果,探索出适用于当地的操作工艺。4.2 缓解路面病害的措施4.2.1 精心规划设计新建道路科学合理地做好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设计前,加强对地形复杂、地质不良、交通压力大的地段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调查。对于软弱地基,要将地基加固措施编入设计文件,确保沥青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对于交通流量、荷载等都大的路段,应规划设计等级高、强度高、稳定性强的沥青路面形式,如SM A路面。4.2.2 科学合理应用养护技术措施对于服役时间严重超限且病害十分严重的路面,可采取全路段铣刨,重新规划、设计和铺筑新路面的技术措施;对于沉降、沉陷等病害,则需要重新加固基础,做好水稳;对于推拥、壅包等病害,则需要重新做好沥青面层与下层之间的衔接;对于松散、麻面等病害,则可采用粘结性强、耐久性好的材料修补路面;对于裂缝,则根据裂缝深浅、长短、宽窄,采取灌缝、切缝灌浆、铣刨重铺等养护措施。5 结语经过多年发展,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等级、功能性、环保型等沥青路面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性和尝试性应用阶段,推广和应用效果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起步晚、实力弱等方面。而与此同时,现有应用量占主导的低等级路面因超期服役、施工、管理及性能偏弱等原因,而诱发大面积和范围的病害。本文从技术方面对江西省沥青路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提出的应对措施也不够详细,影响江西省沥青路面发展的因素非常多,诸如政策、经济水平、需求、资源等。因此,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事业快速、高效、优质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刘建云,万云.我省SM A路面结构与改性沥青试验路的设计构思[J].江西交通,2000,(6):41-42.[2]江西首条彩色沥青道路开铺 [N].江西日报,2008-01-03.[3]黄锦华,黄树华.我省道路施工首次应用温拌沥青技术[N].江西日报,2008-07-14..[4]文旭卿,唐国奇,郭燕,等.永武高速公路排水降噪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3,(3):90-93.[5]杨晓翔.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2,(3):262-264.[6]董锴.沥青路面裂缝病害成因分析[J].江西建材,2008,(3):19-21.

文章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网址: http://jxslk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5347.shtml


上一篇: “扫雷”遇“惊雷”
下一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江西水利科技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